close

[苗栗縣公館鄉柿餅加工班
班長 林海明]
這麼說起來應該是70多年的時候,那時候我們種的柿子,尤其苗栗地區,全部供應做水柿,水柿有時候遇到大豐收,到市場去賣沒有價格,我家裡又種有很廣的面積,所以我們才會想,家中的老人家就說看你去那裡學,學一些做柿餅的手藝。

<要捏漂亮,要捏出肉,要出肉這樣才好,如果沒有捏就薄薄的。>

[苗栗縣公館鄉柿餅加工班
班長 林海明]
這樣一直捏一直捏就是捏給它脹,捏讓它脹起來,它的氣孔,我們說毛細孔脹起來以後,讓水分排得出來,要排水這樣捏,所以要捏到,柿子沒乾就要另外放,就要再風乾,風乾到一定的乾度。

技術易學,經驗也可以累積,但天然的氣候卻無法仿造,由於苗栗缺少強勁的九降風,無法提供良好的天然風乾條件,在公館柿餅加工廠剛成立時,可以說吃足了苦頭,直到四年後,班長林海明託人研究了除濕風乾機才好轉。

[苗栗縣公館鄉柿餅加工班
班長 林海明]
我們所使用的乾燥方式,甚至會比太陽曬的方式更好,畢竟它的型態、風乾的條件很平穩,做出來的柿餅也很軟,不會說果皮很厚。

也許是因為不利的環境,讓不氣餒的林海明更有新的轉機,由於除濕風乾機可以24小時不停,平穩的風乾柿子,日產量更可多達5千斤,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柿餅加工廠。

<(新埔)他們比較是家庭式的方式,我們就比較像是一間工廠,一般家庭式就這樣,這一堆那一堆在那邊削皮,我們就不是這樣,把(柿子)整理成一條生產線。>

生產量大了,便不能只依靠經驗來管理,林海明更透過詳實的生產紀錄,讓整個生產過程一目了然。

[苗栗縣公館鄉柿餅加工班
班長 林海明]
雖然有經驗,(但)看多了也會眼盲鼻乏,又做這麼多,像一天我們目前差不多,如果正常削柿子,一天大約削5千斤左右,8天下來,你每天進廠就有4萬斤的柿餅在這轉動,在這邊打滾,所以如果我們沒有寫這牌子,都會搞不清楚。

有了好的產品便需要好的行銷通路,由於公館柿餅起步晚,要和新埔柿餅競爭也困難重重,因此主要的市場仍以苗栗地區為主,大部分也是鄰近的小販到此批售,為了搶攻頂級市場,近年來,林海明也著手研發包裝,想用精緻的包裝取勝。

[苗栗縣公館鄉柿餅加工班
班長 林海明]
因為我們苗栗的柿子和嘉義比起來,比較慢,它早我們20天前,甚至一個月前他們就漸漸開始做了,所以大陸也是,我們苗栗的柿餅還沒做,大陸的柿餅就到苗栗了,所以我們如果沒有研究,這市場範圍要擴張,甚至我們賣更精緻包裝一點,賣到百貨公司裡,這樣對我們的出路才有幫助。

採訪/撰稿 陳君明
攝影/剪輯 陳靖維

節錄文章: http://blog.roodo.com/hakkaweekly/archives/14299237.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公館柿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