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7/23(星期四)

「黃金小鎮」真的有黃金嗎?

  被稱作「黃金小鎮」的苗栗縣公館鄉,是我們想再次造訪的地方,為什麼它是「黃金小鎮」呢?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想要積極去查證、探索其名稱的由來。

  於是和我的研究夥伴一同前往,並與黃金小鎮協進會的謝恩榮總幹事進行深度訪談。以下就讓我們一揭其神秘面紗吧!

主題:

  公館鄉位於苗栗縣中央偏西,介於八角崠山脈和後龍溪之間,境內地勢以東部較高,從八角崠山向後龍溪方向降低,成為苗栗河谷平原,其中有人工開鑿之「穿龍圳」穿越其間,在天然河谷地形與人造水圳的孕育下,各色各樣的農村產業逐漸在此蓬勃發展起來,例如:福菜、紅棗、牛心柿、芋頭、公館陶業等等。

  境內發達的水圳,挖鑿的主要目的,係作為農作物灌溉之用,在此同時也是居民用來浣衣、洗滌物品的依賴。而水圳導引出來乾淨清澈的活水,讓本地自然而然擁有豐富且活潑的生態,舉例來說,對水質要求極嚴的蜆,不時可以在水圳中找到,即為本地優良水質的最佳證明。

  而鄉內的石牆、福基、福星三村又因當地特有的沙礫土質與特殊氣候,頗適合栽植紅棗,因此,紅棗觀光果園,在民間與官方的合力推動之下,近年來逐漸打響名號並匯聚了觀光人潮,紅棗,成了台灣人所熟知的苗栗縣公館鄉地方特色產業的代表。

  地方人士為創造出一個易記又響亮的名字,於是利用在地於六、七月會產生「金黃意象」的植栽,例如:阿勃勒(又名波斯皂莢 Cassia fitula Linn.)串串金黃耀眼的花朵、稻穀成熟時於風吹下產生的金黃稻浪、以及紅棗黃綠色的小花和漸(初)熟的金黃色果實,再加上一整年都會開出金黃色花朵的黃槐(Glaucous Cassia, Glossyshower Senna)點綴之下,「黃金小鎮」之名,遂在有心人士的打造之下,一年比一年響亮起來。同時,在地人也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圖記(logo),讓外人加深印象。

  就地理位置而言,黃金小鎮即指苗栗縣公館鄉,其區域範圍目前涵蓋公館以南,沿線過館南村、福星村、福基村、石牆村等村落。在水圳文化做為背景之下,開啟了各種社區營造工作,一方面讓在地居民樂於參與,一方面可吸引觀光客,在本次訪談中,謝總幹事揭櫫了以下經過在地人詳細討論後取得共識的三個大方向:一、人與上天的和好關係,二、人與大自然的親密關係,三;人與人的良善關係,並具體訂出社區近期要達成的軟硬體建設:水車、黃金垃圾桶、千手農夫指標、大型停車場、旅客服務中心兼藝文館、遊園車及紅棗和芋頭等相關產品設計與行銷、網路行銷專業人員、社區故事撰寫、樹立生態解說牌等等。

  搭配近年來風行於台灣的自行車風潮,黃金小鎮也針對自行車騎士做了一些友善的設計,例如:大型的自行車運動看板、解說牌、漫遊路線箭頭導引等等,也提供自行車租借(詳細的資訊連結可參考ComreMap網站)http://www.cmoremap.com.tw/index_newmap.php?userid=miaomei&mid=2738

 

以下是為我們研究參訪大鋼:


 

以下為我們參訪當日之路徑圖:



黃金小鎮逍遙遊 - 地圖日記 http://www.atlaspost.com/landmark-1665803.htm#ixzz131VxaHvR
(網址連回本文)

我們要開始出發囉


1公館陶甕
公館鄉位於苗栗縣的中央偏西,介於八角崠和後龍溪山脈之間。自福基有穿龍水圳引後龍溪水流經各地,灌溉苗栗河谷平原。公館早期以發展陶瓷工業為主,居民都仰賴工廠為生,隨著經濟環境的變遷,工廠倒閉或外移,因而轉移農業發展,肥沃的土地和充沛的水源使得公館鄉一帶成為極佳的耕種環境,紅棗、芋頭、牛心柿和稻米都是這裡的主要農作物。

2.五穀文化村
苗栗地區的陶瓷產業發展約有百年歷史,日據時代日本人在苗栗發展了品質良好的黏土,傳入日本的陶瓷技術,將技術轉移至台灣苗栗,因為苗栗公館有天然瓦斯加上客家人勤勞習性,開啟了苗栗地區的陶瓷產業 。功薰陶瓷公司,將苗栗裝飾陶瓷文化及生產互賴模式呈現,結合休閒觀光,文化傳承而成立"五榖文化村","傳統"、"現代"與"裝飾陶藝"融合成苗栗地標及觀光窗口。我記得小時候,陶藝工廠到處林立,暑假時,常到陶藝工廠打工,做些修邊或彩繪的工作。現在五穀文化村內也可以預約,體會當年我們暑假打工的情景。

3農業改良場
前身為台灣總督府桑苗養成所,創立於民國前2年,原設在台北市公館現民族國中校區內。光復後,隸屬於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自民國38年改制為台灣省政府農林廳蠶業改良場,民國66年5月16日,為因應台北市區與台灣蠶業發展之需,遷至現址。民國78年元月9日,奉命增辦蜜蜂試驗研究,為台灣唯一之蠶蜂試驗研究機構。場內有農業博覽館、生物產業館、台灣蠶業文化館、釀酒實驗室、竹屋、研習中心 、休閒昆蟲展示區、植物展示區,天敵分場展示區及導覽服務中心等,是一個多功能的農業園區,是親子旅遊參訪的好地方。早期苗栗有許多養蠶人家,小孩子也都要幫忙採摘桑葉,還有為蠶寶寶餵食新的桑葉,成千上萬小白蠶蠕動的情況已不復見。縣內有一家碧多妮工廠延續傳統用蠶絲製作棉被,也提供預約體驗。用蠶絲製成的棉被,質地輕軟又溫暖,非常受歡迎。當然有還有其他例如衣服,絲巾,衛生衣等相關產品。

4.黃金小鎮
  到了公館,沿著省道台六線,往大湖方向,到了五、六月,沿途的阿伯勒樹開滿金黃色的花朵,成串垂吊在樹枝上,隨風起舞,滿樹的黃花飛揚,猶如下著黃金雨而得名。每到農忙時期,田野間呈現一片黃澄澄,當金黃色的夕陽照著大地,呈現金光閃閃,異常美麗。一眼望去滿眼的金黃,亮麗的景致使得『黃金小鎮』蔚然天成。協進會的一群人還打算遍植更多的黃色小花,添加黃金意象,並綠化社區環境。

5.荷塘居
『荷塘居』的老闆娘告訴我們,創立之初,因地約有半畝大小,原想以『半畝塘』為名。後因家中遍植荷花,故將新建餐廳命名『荷塘居』。塘主以保存地方文化與生態保育為主軸,而創建了富有鄉土文化與生態保育的園區。園內有生態池,隨風搖曳的柳樹伴著木製水車,饒富詩意。塘主還同時設有個人室內設計工作室,並擔任黃金小鎮協進會的理事長一職。經營個人產業的同時也為地方奉獻心力。

6.荷塘居雖然主體建構為農村復古風,但內部裝璜也帶有幾分歐風品味。塘主更具巧思與創意,瞧瞧這造型特殊的燈罩,是以斗笠底層,上疊許多層乾燥過的荷葉組合而成。是三五好友午後相聚聊天的好地方。

7.塘主本行是室內設計師,也將自己的設計理念投射在餐廳中,使用農村復古風的設計,引領遊客欣賞農村的生活景象。同時,充分使用自家栽種的荷花蓮蓬,乾燥後掛在餐廳內裝飾,也別有一番風味。

8.車枕竹堂
這裡的景觀特色是大量使用火車枕木和竹子當作建材。竹堂前有青綠的草地,和玫瑰花園。屋裡屋外,一磚一瓦,圍籬花架都是老闆的精心設計,旁邊遍植野薑花。每年初夏到晚秋,正是野薑花盛開的季節,可聞到陣陣淡雅的野薑花香。一朵朵白花開在枝頭上,就像是群聚集在野薑上翩翩起舞的白色蝴蝶,美極了。當野薑花開時節,堂主會以野薑花入餐,作出含有特殊花香的薑花套餐,令人回味無窮。

9.自行車道標誌
利用各種磁磚在馬路上拼湊出騎自行車的圖案,讓遊客不易迷路。全區以館孝路為中心貫穿小鎮,沿著二點五公里長,充滿鄉村風味的自行車遊賞,可將黃金小鎮的風貌盡收眼底。

10.黃金小鎮謝總幹事
苗栗縣公館鄉的居民希望能改造家園,讓公館成為一個有地方特色與品味的休閒農村,因此,在地人挾著共同的理念,組成了「黃金小鎮協進會」,透過協會的運作,建造夢想中的家園,希望能達到優質生活,富麗農村的目標。和藹可親的謝總幹事,提供了許多有關黃金小鎮的相關訊息。我們十分感謝他的大力相助。

11.茅草屋涼亭
茅草,生長於開闊草原、山腰、路邊、堤岸或海邊砂地的向陽處。柔軟、細緻的禾桿是屋頂覆蓋的最佳材料,而茅草屋是台灣先民傳統建築的一種,其主要結構體包括樑柱、屋頂及牆垣,材料間的固定常採用蔓藤植物為素材。園內也種植各類香草,建有藥浴舒壓房,亭主刻意延請當地陶藝師傅特製大陶缸,供來此遊客釋放壓力。

12.茅鄉亭-穀倉
茅鄉亭為了保有客家人原有的鄉村風貌,以自然工法為原則,穀倉牆壁均以竹編、黃土加稻草,屋頂則由主人親自上山割茅草所蓋,基座由天然石頭砌成。茅鄉亭的穀倉不管作法,材質,或是容納量,可謂是台灣客家族群的代表作。所有主體大部分都是本地建材,石頭、松木、竹、茅草來搭配構造,故有茅鄉亭之稱。如此造型古樸的穀倉,當亭主邀請我們進入時,真的有夏涼之感。茅草的使用年限只有三年,所以亭主不惜重資地三年更換一次。當我們在此停留時,聽到好久不曾聽到的雞啼,彷彿歡迎著我們的到來。

13.黃金小鎮的意象圖示
紅色的圓型,代表紅棗農產的品質保證。黃色的蝴蝶代表所有黃色的意象,如阿勃勒的黃金花雨、黃澄澄的稻浪和各產業聯盟的黃色小花。組合而成黃金小鎮圖騰。

14.芋頭,
中醫認為芋頭有開胃生津、消炎鎮痛、補氣益腎等功效,可治胃痛、痢疾、慢性腎炎等。根據營養分析,芋頭含有醣類、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鉀、鈣、鋅等,其中以膳食纖維和鉀含量最多。
一、膳食纖維含量高
二、可排除體內多餘的鈉
一眼望去,映入眼簾的芋頭田,芋葉隨風搖曳,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美麗女子,身穿中古歐式大蓬裙,隨風翩翩起舞,舞出美麗的人生。
謝總幹事非常沉痛的說著,公館是全國三大產地之一,可是都運往大甲製成名產,讓人非常惋惜。

15.黃金小鎮導覽圖
簡單明瞭的導覽圖,讓遊客可以清楚的了解動線,體驗迷人的小鎮風情。

16.長長的自行車道
這就是館孝路,又長又直的鄉間小道,貼心地在柏油路上噴上自行車圖形,可恣意瀏覽田野風光。小道兩旁的水圳,水質乾淨清涼,當地居民正努力復育河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到這裡【摸蛤仔】。

17.牽手農夫
據黃金小鎮協會謝總幹事說,這是所有協會的成員腦力激盪出來的創意,委由當地的製陶業者,打造出『牽手農夫』的意象指標。也就是說,由在地的休閒農業純樸農夫來指引遊客下一個可以釋放壓力的好去處。

18.紅棗觀光果園
每年的七、八月,是紅棗成熟的時節,相關單位會舉辦紅棗季的活動,並且開放果園自行採果,期待更多的遊客來體驗採果樂趣。因為氣候、土質、水質、生產良好,不僅讓公館成為全國紅棗最大的產地,也是全國唯一發展紅棗觀光果園的地區,當地更有紅棗主題餐廳,結合了客家餐飲的特色,成為饕客口碑相傳的在地美食。而在公館的紅棗產地主要就位於石圍墻段,近年來果農們透過蜜蜂授粉的方式,讓產量足足多了兩成,除了紅棗鮮果可以現採現吃外,社區產銷班也推出多種紅棗乾加工副產品來滿足觀光客的需求。在人們眼中,紅棗鮮紅搶眼。其實,在未曝曬乾燥前它是青綠或淺黃綠的顏色。新鮮的紅棗最多的是金黃綠,經過太陽曝曬三天後轉紅,然後越曬越紅乃至艷紅欲滴。鮮果脆甜多汁,乾果則味道雋永甜度提高,乾濕吃法各異其趣。

19古圍牆遺址
「古圍牆」是現在公館鄉石圍村的舊址,清嘉慶22年,村人為抵禦平埔族人侵擾採石築牆,當年建築之石牆,牆高7尺闊6尺,上面種植荊棘樹,石牆外側密植刺竹,刺竹之外再植一圈棘盤,如此一來外面的入侵者將難以進入。後因民國24年中部大地震,幾乎已傾倒殆盡。道盡前人開疆闢土得艱辛。
 
20.年代久遠的紅棗樹
這是石墻村最老的紅棗樹,樹齡約達53年,是為第三代。現今所有石墻村之紅棗樹,皆由此樹分株而出。紅棗植入台灣的歷史不足百年,它是公館鄉石墻村耆老陳北開先生,渡海引進台灣的新嬌客。當年,他攜帶兩棵棗苗回台,並種在自己的禾埕邊。而這兩棵元老棗樹因房屋數度的移轉,乏人照料而枯槁死亡。但其子孫?已繁衍至公館和福基一帶。嗣後農會積極推廣,總算?偏鄉奠下紅棗專業的根基。

21.石圍牆紀念碑
本為防禦平埔族侵擾的石牆,由於已無原住民的侵擾,在加上地震的毀壞,便將毀壞的部份清除,加上時代變遷,石圍牆已漸漸被拆除了,災後村民勒石紀念,此圓形石碑現在仍立於社區中。

22.地震紀念碑
中部大地震發生於1935年4月21日。地震震央在三義鄉關刀山附近,導致台中、苗栗兩縣災情特別嚴重;而苗栗地區,又以石圍牆最嚴重,故立碑以茲紀念殉難者。陳北開先生的許多家人也在此次災難中喪生,陳老先生說,中部大地震因全省死傷嚴重,一般人已買不到棺木。莊內不幸罹難者,都是利用倒塌房舍的木板臨時釘的棺木草草入殮就下葬;有些甚至是多人合葬在一具克難棺木內,不但沒有牲品祭拜,也根本沒有誦經做法事。如今憶及場面的淒涼,就如同後來他的大哥陳漢初在賑災紀念碑所寫的「生無完膚,死無棺槨」。

23.揆一樓
嘉慶22年〈西元1817年〉,吳琳方築隘修城,建造石圍牆,公館地區早已先供俸『關聖帝君』,拓墾之初,為了安定墾民之心,並於墾主之正堂祀奉『關聖帝君』之神為,供石圍牆居民膜拜至今,仍為石牆居民的重要信仰。

24.石母祠
『石母』的信仰,在此地頗為盛行。古時風俗,初生小孩,因經常遭逢危厄疾病,不易撫養,有錢人家拜認他人當義父母,貧苦人家只得拜認【石母】為【契母】。因為石頭是硬的,期望小孩的身體或命運如同石頭一般堅硬,不易生病,能夠抵抗邪魔的侵襲,以保佑兒童順利長大成人。

25.浣衣圳
  由穿龍水圳自後龍溪引來的水源,廣泛又充沛的灌溉著公館地區,乾淨又源源不絕的清清河水錯綜複雜的流灌村落,勤儉的客家婦女,常利用這乾淨的水,清洗衣服、洗菜,並且閒話家常。

26.福樂麵店
福樂麵店是一間三十年的老店,取名【福樂】是希望在福基村安居樂業。從以前不起眼的小麵攤到現在車水馬龍絡繹不絕的人潮,老闆總是秉持著對客家風味傳統料理講究原味的堅持。希望透過傳統的客家美食,讓所有到店裡用餐的遊客,更加了解客家族群的飲食風情,拓展對多元文化的視野。

27.午餐菜色
傳統的客家料理和別出心裁的紅棗南瓜,色香味俱全的菜色,讓飢腸轆轆的我們食指大動。

28.竹子工場
難得一見的竹子工廠,辛苦的老伯在炙熱的陽光下,汗流浹背的認真工作著。我們好奇地問著竹子的用處和去處,老伯說,都被拿來當作種植香蕉支撐,鄉下人家還是拿來曬衣服用。

29.自行車
台六線與沿山道交叉口,清楚地指引單車愛好者前進的方向,也是美麗的街頭裝置藝術。愛好騎自行車者,看到這樣的景觀,應該就不會迷路了。

30.兒趣(鵝趣)
台六線沿途的陶甕裝飾,是小朋友的精心彩繪傑作,附予陶土新的文化創意,再次展現公館也是陶藝之鄉。

結論與心得:

  因為參與新竹縣北埔鄉的「大隘文化生活圈協進社」十餘年,明瞭做社區營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社區營造,需要時間來凝聚共識,更需要一些「傻瓜」來帶領。在這次與黃金小鎮協進會謝總幹事的訪談過程中,讓我的眼界又往上提昇,獲益匪淺。

    謝總幹事是一位熱愛鄉土又肯站在第一線為家鄉做事的人,在水圳文化做為背景之下,他與協會多位核心成員們試圖提昇各種家鄉的農村建設,在保有統一的農村自然景觀與生態之外,他們也朝著一村一特色的方向來進行,不斷與當地居民溝通,大家共同來創造黃金小鎮亮麗的未來。

  但其中無可避免的自然會遭遇一些難題,例如:農民只會種、只會做(謝總幹事語),不懂得將農產品運用文化創意,做產品的包裝與行銷,來提昇其附加價值,例如:公館鄉的芋頭,約百分之六十,流向大甲地區,以「大甲芋頭」之名販售;柿子(牛心柿),則被送至新竹縣新埔鎮加工,成了「新埔柿餅」。公館的芋頭與牛心柿,讓我想起了新竹縣尖石、五峰鄉的水蜜桃,也是被送到桃園縣拉拉山,以拉拉山的名號出售,不敢打出自己的品牌,著實讓人遺憾。另外,公館鄉的福菜,由於有些農民未能遵循古老傳統作法製作,致品質不佳,酸度、口感均未達標準;而紅棗的價格,由於少部份短視近利的農民削價競爭,致市場行情被打亂,讓外人在看笑話之餘,撿到不少便宜,卻苦了在地農民。

  以上是謝總幹事吐露的小小的苦水,而這也是地方上有待克服的難題,也因此,這幾年來他一直努力要讓農產品能夠根留家鄉,希望能夠彷造苗栗鄉大湖鄉的「酒莊」一樣,建立一座具有公館文化、農村特色的主題館,創造商機,吸引年輕族群回流家鄉,與他以及公館的有識之士們一起攜手為公館的未來打拚。

  謝總幹事更希望到此遊覽的人們,能以「樂活、慢活」的腳步,用心感受這個地方、聆聽水車的轉動聲和蟲叫蛙鳴聲所共同譜出的和諧樂章,使心靈能夠得到抒解。



黃金小鎮逍遙遊 - 地圖日記 http://www.atlaspost.com/landmark-1665803.htm#ixzz131XVTlb4
(網址連回本文)
資料來源: (感謝網友分享) http://www.atlaspost.com/landmark-1665803.htm
圖片來源:  公館田園之旅  http://363.tw.tranews.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公館柿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